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2014年度工作会议圆满结束
从大学生时装周看设计教育创新
如何打造好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这个平台,如何将其与高校的设计教育对接?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的学术委员们对此有话要说。
8月22日,由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吴洪院长主持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2014年度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与会学术委员和院校教师代表28人,围绕“时装周现象与设计本质——从大学生时装周看设计教育”主题进行主旨发言和交流,对于举办两届的大学生时装周寄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和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辉参加会议并讲话。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2014年度工作会议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培养挖掘新人 发挥学术引领作用
“培养专业人才,挖掘设计新人”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服务于产业和品牌发展的职责,也是学术委员会的工作重点。学术委员会2013-2014年度工作报告指出,在过去一年,学术委员会组织完成了10项专业赛事及评选,在赛后选手的推广和培养上,作了新的尝试。学术委员会还积极联合地方政府机构及相关行业协会,通过举办赛事和培训讲座等活动,努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工作报告对举办两届的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进行了回顾总结。2014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参与院校24所,其中包括2所国外院校,促进了国际间的院校交流。此次时装周上,学术委员会举办两个主题高峰论坛活动,征集并出版论文集,发挥出该委员会在学术上的引领作用。
对于未来学术委员会的工作,主席助理兼总干事朱少芳提出三个方面设想:将吸引更多院校的骨干教师加入到学术委员会中,为院校老师的交流构建平台,为院校和企业间的互动交流创造更多机会;深化大学生国际时装周学术论坛的活动,扩大交流层面,促进产学研的结合;联合院校开展有关技术培训的项目,为师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作努力。
设计教育需要创新思维
会上,就“时装周现象与设计本质——从大学生时装周看设计教育”主题,来自4所高校的委员做主旨发言,其他委员代表结合服装产业环境变化以及各自院校的教学实践谈了体会,针对大学生时装周活动形式多样化、学术委员会发挥学术引领和专业把控的作用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在主旨发言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主任肖文陵教授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非标准化的产品生产以及多样性服务将是未来这个时代的特点,服装产业的结构包括设计方式都将发生剧烈变化,由此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和技能提出新要求,院校的课程设置结构和教学体系可能面临重新构建。他表示,在大学生时装周上,学生们发布的作品应与过去人们所看到的不一样。西安工程大学艺术工程学院徐青青教授认为,时装周在终极目标打造上,应成为通达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学术思想自由碰撞的平台,使学生和教师都由此受益。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郑嵘教授和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院长潘力教授,结合参加时装周的体会谈到院校设计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做的新探索。北京服装学院是从思考学生未来包括就业环境和发展空间入手,调整对学生培养的方向,将专业延伸至文化创意产业和科研协作产业。大连工业大学则以时装周为实践教学平台,纳入实践教学计划,在此过程中整合多个专业优势资源,进行通力协作。潘力教授认为,未来时装周上做发布,必须秉承其办学理念,具备自己的特色。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做总结讲话
李当岐主席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促使企业和品牌注重设计,这是设计师队伍成长的重要契机,在此过程中学术委员会要在学术研究上发挥引领作用。他指出,未来大学生时装周要在发布形式上进行创新,满足院校的多样化需求,学术委员会要加强专业评论,使时装周在促进院校交流和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