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技术委员会主办、常熟理工学院、常熟服装协会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服装造型设计与技术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5月23-28日在江苏常熟隆重举行,来自全国服装企业的版型师、服装院校专业教师、服装设计机构、服装培训机构、常熟男装、女装品牌企业代表以及香港和日本专业人士代表、媒体记者等约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先生到会并发表讲话。常熟市副市长陈惠良先生、常熟理工学院校长傅大有教授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常熟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归无忌先生、常熟服装龙头企业之一波司登执行董事、副总裁朱琳也应邀到会并表示祝贺。
专题发言精彩
本届研讨会以“女装版型-舒适-时尚”为题,第一次以女装版型设计为中心围绕服装造型意识、服装造型的技术表现、服装造型的技术性与时尚性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秦寄岗以《服装制版技术与造型意识》为题,从产品造型的角度分析并强调了制版技术的正确思维模式是塑造版型艺术魅力的重要条件;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技术委员会执行委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谢良以《现代女装原型在我国的应用及改革》为题,指出女装原型作为人体内限模板能有效解决普适体型范围的难题;
上海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方方副教授以《服装人体工效学在服装中的应用》为题,介绍了人体功效学在服装造型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技术委员会执行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李华麒副教授以《试论女装造型技术中的艺术美》为题,论证了服装造型技术的艺术感使命;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技师王益正以《衣型塑造技术原理解析》为题,介绍了衣型塑造技术的创立背景及其运用原理;
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白嘉良副教授以《真比例制版技术新平台》为题,介绍运用该方法可最大限度减小版型师工作负荷,快速高效地完成服装结构处理以及裁剪制图操作。
6位主讲人鲜明的观点和精彩的演讲赢得与会者阵阵掌声。
分组讨论活跃
研讨会特别安排了分组讨论环节,专家与技术工作者、企业一线版师与院校专业教师的交流与碰撞,彼此表达关切与诉求,切磋专业难题,讨论现场好不热烈。
主任委员张文斌教授在谈到版型师与设计师关系时指出:“服装的轮廓、工艺细节必须由版型师来承载,版型师既是技术的操作者,又是艺术的创造者。他们的功能就是在基础的工作中塑造出设计草图里的艺术效果,所以他们又必须懂设计。”他认为“版型师要用艺术的眼光做技术的工作,不能用固定的程式和死板的数据做服装,更不能把自己孤立在艺术设计之外”。
常熟服装龙头企业波司登执行董事、副总裁朱琳认为,中国服装行业已经踏入新的发展阶段,服装设计与技术必须结合起来,“常熟是中国的服装大镇,现在已经到了从大做强的转型阶段。常熟的休闲女装一直做得非常好,但是我们在造型和版型上还有改良发展的空间,与海外同行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服装的转型升级不仅仅针对设计,服装是设计与技术和工艺连成一体的系统,要提升中国服装的品质,就必须要设计和技术双管齐下。”
秦寄岗副教授认为,最重要的原则是设计必须是贯穿所有细分专业内容的主旨,“版型就是版型,结构就是结构,但是贯穿里头的东西其实是统一的,那就是设计,离开设计谈版型、离开设计谈结构就是空中楼阁。”
杭州布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鸿表示:企业里设计师看不懂纸版,版型师读不懂设计图,形成版型师与设计师无法对接的情况非常普遍。版型师与企业之间的对接落差也导致了企业生产的低效率,“目前大部分服装技术类院校的课程设置都倾向理论知识,数据和纸面理论讲得很多,但是缺乏足够的实践练习,学生的制版、制衣的基本功不扎实,到了企业之后工作节奏跟不上,得不到车间版型师傅的认可,上岗后又没有空余时间回炉再造,赌气之下可能转而投奔销售、管理等岗位。”
东华大学方方副教授的观点与来自企业一线的版型师的担忧不谋而合,她表示“服装院校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人体工学和立体裁剪的课时明显少于平面裁剪,实践是巩固院校学生基本功的最直接有效途径之一,而实践少使得学生的理解并不深入,院校方面也迫切希望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但是这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服装企业的支持。”
一些抱着来学习制版方法的企业技术人员也对会议提出了意见,认为:主讲人对方法的阐述不够详实充分,建议下届会议给每位主讲人的时间适当延长,这样可以讲得更清楚透彻些。也有人提出:主讲人学院派多,实战派少,理论层面多,实际层面少等。
主席总结性发言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在研讨会即将结束时对大会做了总结,他感叹到“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六位主题发言都很精彩,分组讨论也很热烈,达到了院校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达到了研讨会的效果,希望六位老师的发言能一石激起千重浪……”;
他说:“近些年,中国的设计师在国内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设计师的地位提高了,但版型师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版型就是设计的一部分,技术是设计的重要支撑,如果没有版型师的参与设计就不能落地”;
“版型师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自信、要自强”,“光有自信还不够,首先要练好内功,要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这一点非常重要。”
“服装版型技术各人有个人的高招,没有对错,不管从东坡、从西坡,只要上去就好”,“无论是来自院校还是来自企业,应该踊跃地参加研讨,积极参与交流和发表见解,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对个人的研究成果也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希望下次有更多企业的代表走上台来……”。
“我们在版型设计上与国外同行仍然存在着差距,在这个专业领域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也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技术委员会一直努力的方向。我希望这次研讨会专家们提出的一些观点,让企业代表、版型技术人员和院校专家能相互学习,出谋划策,共同促进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为中国服装行业做大做强,为提升品牌价值做出贡献。”
七个多小时的专业研讨,大家意尤未尽。
我们知道一两次的专业讨论只能解决有限的专业问题或激起点滴浪花,中国服装行业在产品品质和版型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专业研讨要继续深入下去,研讨会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待一步步更务实、更有效。
研讨会期间的专题讲座
研讨会期间特别组织了二个专题讲座。
专题1、“女装版型的舒适性及处理方法”,特邀日本女装版型专家佐藤典子老师主讲,来自院校和企业的专业人员27人参加了为期五天的专题课程。
专题2、“缝纫线与成衣品质”,邀请高士(coats)中国成衣技术部高级技术经理张轶圣先生,以国际一流缝纫线及各类高档缝纫线的性能及其在成衣、皮具等产品中的应用实例和大量实物资料介绍了不同缝纫线的技术解决方案,使与会者对小小缝纫线的重要性和如何选择适合的缝纫线来实现并达到理想的成衣缝制效果有了清晰的认知。50余位与会代表倾听了讲座。
本届研讨会与上届会议的不同
1、内容更务实
第一届研讨会是基于中国服装产业发展和产业链现状,以我国高等服装院校培养模式如何与产业人才需求相对接的目的,针对院校服装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展开的探讨,是一次企业与院校的对话;
第二届研讨会特别针对女装版型的舒适性和时尚性展开深入的探讨,内容更具体更务实,受到企业专业人员的关注和好评。不少知名品牌企业纷纷派代表参加。
2、企业人数明显增加
第一届研讨会参会总数70余人,企业与院校代表各半,本届研讨会参会总数达150余人,除特邀嘉宾和媒体记者外,企业参会人数百余人,明显超过上届。
企业参会人数的明显上升,说明专委员会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但从另一方面也深刻感受到专委会承载的作用与责任的重大,面临工作的艰巨。面对来自企业、学校、个体等不同岗位、不同需求的委员们,如何兼顾各方需求,解决众口可调的问题,如何达到“解渴”,是接下来思考的问题。此外,要真正发挥出技术委员会的权威性、凝聚性、协调性、服务性的作用,还需不断总结经验,并从企业中发掘更多有代表性的优秀专业人才。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技术委员会工作部
2012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