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年会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工作报告

(2004年7月26日)

各位委员:

    大家上午好!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第二届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自2002年7月换届改选至今已经两年,两年来,模特委员会在各执委单位和各位主任委员、执行委员的积极努力下,在全体委员单位支持配合下,使得模特委员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队伍不断壮大,模特市场不断规范。本届委员会即将届满,下面我代表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向各位委员汇报一下两年来的工作,请予审议。

    一、建设与服务

    模特委员会在严格规范组织建设的同时,本着促进行业发展,提高行业发展水平的精神,委员会主动参与、支持行业各项活动,积极发挥服务职能。

    目前,模特委员会委员单位已由两年前的60家发展到75家,同时,有8家委员单位由于不能正常开展工作而未能通过年审被取消委员单位资格。2003年末,模特委员会对所有委员单位的业务运营、模特签约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经统计,全部委员单位总计签约和代理模特人数7920人,开设模特专业教育及培训的机构,累计毕业和在读人数13523人。各委员单位作为各地区知名模特机构,主动参与和承办全国和当地的各种大型经贸活动,在旅游、汽车、化妆品、科技产品、房地产、娱乐等行业积极开拓,为不断发掘和培养模特新人、拓展模特从业领域、树立良好行业形象、促进当地经贸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除一家委员单位停业外,其余单位运营状况均良好。

    2003年8月在模特委员会二届执行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试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职业时装模特等级核定标准》,对规范模特演出市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服务方面,委员会本着加强行业服务与自律,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的观念,理顺职能、规范管理,充分发挥服务与沟通职能。委员会在参与和组织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模特之星大赛”、“中国职业时装模特选拔大赛”、“华人风采模特大赛”、“CCTV电视模特大赛”、“世界模特小姐大赛”等活动,以及在协助全国服装名城和著名服装企业开展各种品牌推广和展览展示等工作中,及时向委员单位提供相关信息,向委员单位寄发模特委员会参与承办、主办的各项活动的会刊资料,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委员单位参与全国或地方的专业活动,同时也为大赛获奖选手和委员单位的模特新秀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许多优秀模特通过这些大型活动开始展露头角。

    每年两次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业已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时装周已成为会聚中外优秀设计师、权威时尚媒体和专业观众群体的盛会,同时,也是职业时装模特绝佳的展示舞台。在每次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为使委员单位都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模特委员会采取先申报后面试的办法,组织大型模特面试,使参与时装周发布任务的委员单位与发布企业面对面接触,许多模特新秀由此而被媒体、设计师和企业用户发现,一跃成为一线模特。

    二、赛事与推广

    中国职业时装模特选拔大赛和中国模特之星大赛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模特委员会承办的选拔、发现和培养优秀模特的重要赛事,两项赛事相互配合,通过不同的筛选机制和办法,全方位选拔优秀的模特新人,为各委员单位推新人、树新秀,促进行业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2年,第八届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在中国领带之城、中国最大的领带生产基地浙江省嵊州市举办,大赛以“发现和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职业模特”为宗旨,云集了全国60家委员单位推荐的200多名模特新秀,通过入围选拔,最后有58名佳丽参加了最后角逐。2003年第九届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汕头隆重登场,这届模特之星大赛有着不同以往的特色,在“星赛”历史上也有其特殊的意义,大赛第一次面向全国设置分赛区。以往各届“星赛”的参赛选手是由模特委员会各委员单位推荐产生,而本届大赛则委托委员单位在哈尔滨、长春、大连、沈阳、秦皇岛、呼和浩特、青岛、郑州、杭州、南京、长沙、厦门、昆明、广州、海口、乌鲁木齐等地设置了二十个分赛区,通过面向社会层层选拔的方法,保证大赛的质量,使参赛选手的整体水平保持在较高标准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对模特的多元化需求带给了模特们更多的机遇,也带给了她们更大的挑战。着眼于模特的长远发展,本届大赛更加看重选手的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力求发掘出一批专业技能与个人内涵兼备的优秀模特。经过全国20个分赛区的选拔进入总决赛的60位选手,平均身高178CM,整体实力非常突出。如今,“星赛”规范、专业的操作得到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一致肯定和媒体的积极关注。前不久,在北京饭店举行的第十届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启动仪式上,与广西电视台签署了为期五年的合作,“星赛”将从今年起在广西落户五年,第十届“星赛”10月将在美丽的南宁举行,让我们关注金秋十月,关注广西电视台,关注“模特之星”大赛。

    中国职业时装模特选拔大赛从2000年创办,就一直坚持院校新秀选拔的方针,注重模特学历教育和职业素质。作为国内目前唯一的以全国各大中专院校模特表演和时装设计及其它相关专业在校生为参评范围的模特大赛,得到开办模特表演等相关专业的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的大力支持,参赛院校数量连年攀升,也逾来逾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规范的操作和参赛选手所表现出的较高的整体实力,为中国职业时装模特选拔大赛赢得广泛好评。第三、第四届中国职业时装模特选拔大赛,先后于2003年3月和2004年3月在福建省石狮市一年一度的“3.9”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期间隆重举行。为办好大赛,模特委员会向全国纺织教育系统的大中专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发出了邀请,并委托10余家委员单位承办分赛区。由于委员会前期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由全国100多所院校推荐并经过全国近20个分赛区层层选拔,最终进入总决赛的60名优秀选手,平均身高178CM以上,选手们表现出了较强的实力。“职业赛”为模特专业在校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公开的竞争机会,促进了国内大中专院校模特专业的职业教育。

    飞速发展的经济生活对今天的模特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模特群体的职能细分,于是,发现和培养在T型台以外能够适应广告、娱乐等多种行业领域的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全天候”职业模特的工作成为模特委员会新的工作重点。2003年7月受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的委托,模特委员会承办了首届华人风采模特大赛。本次大赛是委员会的一次全新尝试,与“星赛”和“职业赛”不同的是选手年龄和身高标准放宽了,旨在通过这一赛事发现和打造综合素质较高的多才多艺的模特新秀。大赛受到全国职业、非职业模特及热爱模特事业的各界青年女性的积极参与,角逐总决赛的40名佳丽,除了内地参赛者,还有来自于香港、新加坡、越南、朝鲜等地的选手,年龄从15到22岁不等。

    如何做好各项赛事选拔出的优秀选手的后续推广,成为赛后的一个关键课题。因此模特委员会对赛事中产生的优秀选手认真备案、重点推介,在协会主办和参与主办的各类专业活动中尽力给予锻炼和推广,力争给新秀们更多的参与各项大型活动的机会,开拓模特新人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经贸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种名目的国际选美及模特大赛也纷纷涌入中国,纯商业的操作使“美女经济”不断升温,完成了大赛品牌的销售过程,却忽略了大赛发现、选拔和推广新秀的实质意义,行业赛事面临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面对这种局面,模特委员会积极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始终坚持行业选拔、行业促进的原则,在赛事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坚持选手质量不放松、赛事规格不降低,以规范专业的赛事操作,促进新秀培训、选拔和推广的连动机制,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充分发挥委员单位的作用,两年来,在模特委员会承办的各项赛事中,先后有31家委员单位成为分赛区的承办单位,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搭台,模特委员会和广大委员单位共同唱戏,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合作与交流

    2002、2003年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模特委员会承担了第三、第四届CCTV服装设计暨电视模特大赛的赛务工作,特别是第三届,模特委员会选派了数名富有经验的专职人员进驻CCTV大赛组委会,参与了从分赛区到复赛、到全国总决赛的整个大赛评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使第三届CCTV服装设计暨电视模特大赛在选手质量、专业性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效益,这次大赛的成功,使模特委员会在业内外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为了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运作模式,同时,将中国模特推向世界,推动中国职业时装模特的国际化进程,2003年10月,为圆满完成法国“中国文化年”开幕举办的“时尚中华——当代中国优秀时装设计师巴黎展示会”,模特委员会根据历届中国时尚大奖的获奖次数和排名情况,向协会推选了10名中国十佳职业时装模特出访法国,在举世瞩目的艺术圣殿——卢浮宫,模特们穿着6位中国优秀设计师精心设计制作的时装作品,第一次以中国当代最优秀职业时装模特代表的身份出现在世界时装中心的T台上,中国名模的风采倾倒了法国观众和时尚媒体,博得法国业界的好评,为中国模特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2004年模特委员会作为“第十六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中国区和世界总决赛的承办单位,为了让最好的中国选手通过这一国际知名赛事得到锻炼,同时也展示中国模特的水平,委员会积极跟踪选手报名和选拔进展情况,并全程监督和指导两赛的整个操作过程。当中国区总决赛的冠军和香港选手脱颖而出并一举夺得国际总决赛亚军和季军后,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从上届国际赛冠军到本届亚军、季军,让世界模特界看到了中国模特的实力和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

    综上所述,模特委员会在过去的两年里,积极探索发展空间,不断总结经验和成果,基本完成了预定任务,当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加强各委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和模特行业的秩序规范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探索切实可行的、更好更高效的操作模式。下面,有两点建议,提请各位委员和新一届委员会予以考虑:

    一、为加强各委员单位之间的沟通,推进职模行业整体从业水平,委员会应重点强化对行业内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加强委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模特委员会准备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门户网站——“E-风尚”网www.e-vogue.com.cn开辟模特委员会专区,它既是介绍中国模特行业发展状况的窗口,同时也是宣传模特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中国职业模特的平台,是发布最新行业资讯的便捷渠道。委员单位对委员会的工作建议、寻求地区支持和资源共享的求助信息、先进经验和推广模式的相互探讨等等,都可以直接登陆并在“专区论坛”上发表。委员会设专人对专区即时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委员单位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及时解决委员单位的问题和需求。同时,以集中授课、座谈、互访等多种形式,对先进的模特培训方法和市场推广模式,在委员单位之间进行广泛交流,举办模特师资、经纪人、编导等行业培训,使委员单位整体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二、为了进一步规范职业时装模特的管理,维护公司及模特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模特委员会应继续探索模特专业技能评定、市场秩序规范等方面工作的可行性,并在条件完备后对委员单位在册的职业模特进行全面调查和登记,逐步推行和完善职业时装模特的行业评定及代理制度的进一步成熟和规范,创造和维护行业新秩序。

    各位委员,本届模特委员会的职责已基本履行完毕,借此机会,我想感谢协会领导和各执行委员、委员单位对模特委员会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与我并肩战斗、努力工作的同事们。新一届委员会即将产生,相信在新一届委员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从委员单位和模特的切身利益出发,从规范整个模特市场出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模特委员会的服务职能,相信新一届模特委员会一定能够开拓中国模特行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