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
2004年度工作报告
(2005年3月31日)
各位主任委员、执行委员:
大家下午好!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自2004年7月成功换届改选,今天是第三届执委会召开的第二次工作会议。出于工作需要,经上级领导研究决定,模特委员会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由每年中下旬改在每年3月在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在这个时尚盛会上举行年度工作会议,既能够对上一年度工作做一完整总结,又便于同业在时装周期间观摩交流。因此本次年会离去年年会只有半年多时间,半年来,模特委员会在各主任委员单位、执委单位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下面我代表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向各位主任委员、执行委员汇报一下半年来的工作,请予审议。
一、建设与服务
模特委员会在严格规范组织建设的同时,本着促进行业发展,提高行业发展水平的精神,委员会主动参与、支持行业各项活动,积极发挥服务职能。
模特委员会委员单位由2004年换届选举时的75家,新增预备委员单位13家,经过半年预备期的考察并经主席办公会议同意,现已批准其成为委员单位,同时另有现任6家委员单位因转变经营性质或停业,不再从事与模特相关的经营活动,被撤消了其委员单位资格。
2003年8月在模特委员会第二届执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试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职业时装模特等级核定标准》,去年年会之后我们对此不断修改和完善,在协会主办的行业活动中进行试行,对模特等级分类、模特大赛认定、最佳职业时装模特评选、模特演出价格等进行了一些探索,对规范模特演出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服务方面,委员会本着加强行业服务与自律,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的观念,理顺职能、规范管理,充分发挥服务与沟通职能。委员会在参与和组织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模特之星大赛”、“中国职业时装模特选拔大赛”、“华人风采模特大赛”、“CCTV电视模特大赛”、“世界模特小姐大赛”等活动,以及在协助全国服装名城和著名服装企业开展各种品牌推广和展览展示等工作中,及时向委员单位提供相关信息,向委员单位寄发模特委员会参与承办、主办的各项活动的会刊资料,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委员单位参与全国或地方的专业活动。同时在模特委员会承办的各项赛事中,积极鼓励并促成委员单位成为分赛区的承办单位,充分发挥了委员单位的作用和地方优势。
每年两次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业已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时装周已成为会聚中外优秀设计师、权威时尚媒体和专业和众群体的盛会,同时,也是职业时装模特充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在2004年11月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为保障委员单位的基本权利,规范模特准入制度、约束“野模”行为,委员会采取申报、面试、配证等连环措施,只接受委员单位和预备委员单位的演出申报,限制非委员单位、个人和业余模特,并向获得参演资格的模特将统一配发《2004中国国际时装周模特演出资格证》,无证模特被禁止出入时装周演出现场。虽然这些措施增加了委员会相当大的工作量和资金成本,但对于规范市场的探索和尝试,我们认为还是非常值得的。
二、赛事与推广
模特大赛一直是委员会的工作重心之一,以大赛发现、选拔好的模特新秀,通过后期积极推广,不断充实模特队伍,以此促进模特新生力量对行业的不断繁荣。
已经走过十年历程的中国模特之星大赛,被业界誉为“造就中国优秀职业模特的摇篮”,大赛强调“推新秀、造新星”,十年来为中国模特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职业模特,王敏、周娜、王雯琴、楚惠、熊黛林、范莹、唐雪萍、王希维等活跃在一线的优秀职业模特就是从中国模特之星大赛的T台起步,她们为中国的时尚业展示了才华,贡献着力量。
中国模特之星大赛不断地寻求着发展和创新,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广西电视台主办,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广西电视台生活频道和北京东方宾利文化发展中心联合承办的“斯达舒”杯第十届中国模特之星大赛,于2004年10月16日在广西南宁拉开帷幕。从本届起,引入电视媒体的深度结合,确定广西电视台作为今后五年的合作伙伴,给“星赛”注入新的活力和血液,使“星赛”不仅落户南宁,更通过卫视直播的方式广泛传播。
本届大赛首次采用逐场淘汰制并通过广西卫视向全国现场直播,共有全国各地的5万多名选手报名参赛,经过22个分赛区层层选拔进入总决赛的60位选手,平均身高178CM。经过两场淘汰赛,三十位选手最终进入总决赛。大赛组委会特意邀请了历届九位冠军共聚南宁,一起见证第十颗中国模特之星的诞生。从本届大赛的现场制作效果和电视收视率来看,“星赛”与电视媒体强强联合,必将为委员会模特大赛的发展和优秀模特的推广,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
飞速发展的经济生活对今天的模特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模特群体的职能细分,于是,发现和培养在T型台以外能够适应广告、娱乐等多种行业领域的模特成为模特委员会新的探索方向。2003年首届华人风采模特大赛成功举办,本次大赛是委员会的一次全新尝试,与“星赛”和“职业赛”不同的是选手年龄和身高标准放宽了,旨在通过这一赛事发现和打造综合素质较高的多才多艺的模特新秀。今年,大赛更是把选手的后期推广面向国际,与亚洲最大的从事模特、演员、歌手的专业推广公司,日本奥斯卡推广株式会社合作,并将一年一届的“华人风采模特大赛”更名为“美少女中国模特选拔大赛”,而作为大赛的冠、亚、季军及优秀选手,将有机会被选派日本比赛、工作和学习。3月31日美少女中国模特选拔大赛将正式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亮相,并举行总决赛,相信通过中国国际时装周这一强势窗口,这一赛事将会为更多人士所关注,为行业选拔的开拓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契机。
以注重模特教育和职业素质为特色的中国职业时装模特选拔大赛,参赛选手均为全国各大中专院校时装设计、模特及相关专业在校生,是国内唯一的全国性院校模特大赛。不仅为模特专业的在校生提供了一个公开竞争的舞台,同时对国内大中专院校模特教育水平也是一次集中检阅。中国职业时装模特选拔大赛,今年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当时委员会创办这一赛事就是把目标锁定在“在校模特”,既为模特行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同时几年来一直坚持参赛选手只能是在校生的原则,一定程度上为模特行业整体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为让这些未来的中国名模不至于大赛后昙花一现,委员会对大赛中的优秀选手积极推广,在协会各项专业活动为她们争取亮相的机会。现在,第五届中国职业时装模特选拔大赛分赛区的工作于去年年底全面铺开,现已基本结束,并将于4月中旬在福建石狮举行,我们期待能有更多更好的模特新秀能脱颖而出。
三、合作与交流
以“青春中国”为主题的CCTV模特电视大赛已经五周岁了——连续几年的大赛,共有三百余名佳丽先后走上了央视星光灿烂的T台。更重要的是,她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的才智、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青春中国”这一赛事,由于广泛的影响力,确定了其在中国时尚界的稳定地位,成为激荡青春、引领潮流、追求梦想的象征。同时,她也以其精彩的内容、不断创新的形式,获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赞许,收视率连年创高。委员会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从2002开始承担CCTV服装设计暨电视模特大赛的赛务工作,全方位给予大赛积极的支持, 2004第五届CCTV大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大赛制作效果和评判规则也有很大创新,模特委员会的参与,一定程度上成功促进了模特行业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以“引领流行时尚、追求美好生活、加强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为宗旨的“世界模特小姐大赛”1988年创立,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6届。这项赛事有着其独特的比赛概念。该赛事既有模特大赛的专业程序,又有鉴赏的文化内涵:透过异域风土人情、演绎世界服饰文化、昭示潮流时尚本源。大赛首次在中国举办,备受社会各界所瞩目,国内外数百家媒体给予了报道或转播,全球共计约有8亿观众通过电视收看了此次比赛。2004年模特委员会作为“第十六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中国区和世界总决赛的承办单位,为了让最好的中国选手通过这一国际知名赛事得到锻炼,同时也展示中国模特的水平,委员会积极跟踪选手报名和选拔进展情况,并全程监督和指导两赛的整个操作过程。2004年12月19日广西北海“第十七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中国区选拔赛如期举行,委员会一如既往全面支持和关注,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特别是在大赛评务方面,当评审团产生争议的时候,委员会的介入给予了积极正面的引导,保证了行业大赛的权威性和公证性的贯彻执行。
综上所述,模特委员会在过去的两年里,积极探索发展空间,不断总结经验和成果,基本完成了预定任务,当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加强各委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和模特行业的秩序规范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探索切实可行的、更好更高效的操作模式。特别是职业模特的发现、选拔后的培养,即职业教育方面,我们认为整体教育方法和途径还有些薄弱,希望今年能作为重点试行全国连锁培训新体制,大致建议如下:
为挖掘行业力量,培养先进人才,促进产业进步,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以行业优势网罗国内专业精英和先进成果,通过资源整合、国际合作,以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为龙头,结合各委员单位地区资源和优势,利用现有培训场地和条件,从2005起实施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全国连锁培训计划(以下简称“连锁培训”),旨在培养及选拔国内优秀模特人才,以此促进各地区培训水平的发展,为规范我国模特业的发展以及模特的挖掘、选拔、培养、推广、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连锁培训”依托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雄厚的国内外师资资源、培训经验及广泛的人才输送渠道,借助各委员单位现有专业培训教室、表演厅及T型台训练场,为学员提供完善的学习及训练场所。针对行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制定行业各类专业人才的培训专案,由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牵头聘请中外时尚界最具影响力的资深专家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展开全国巡回讲座、现场辅导。
“连锁培训”根据区域划分拟设:北京、上海、哈尔滨、大连、青岛、长沙、广州、成都、西安、乌鲁木齐10个分部,培训采取各区域集中授课和本地授课结合,中期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专家师资和地方师资相结合的巡回制教学。根据各分部的招生计划和生源组织情况,由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负责统一协调安排巡回授课时间。学员学习结束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培训中心”颁发《结业证书》;在校培训期间,可获得推荐参加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举办的各项专业活动;推荐参加全国各类专业模特大赛等,并由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颁发《时装模特等级证书》。
凡具备培训教学条件的各委员单位可自愿报名,经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资格审核,权衡区域优势和培训教学实力后,选择数家机构作为连锁培训机构各区域指定培训单位,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颁发授权书及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指定培训机构”铜牌,执行各区域内的培训教学计划。
目前这个想法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希望得到委员单位的更好的建议予以具体完善和落实,得到更多委员单位的支持,为行业培养和繁荣做点实事。